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288H/201501-00001 组配分类: 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民 / 报告
名称: 青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发展计划报告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5-01-29
废止日期:
青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发展计划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29 10:47 来源: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青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大会报告青阳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以推进“三区”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工业与旅游并重、生态与产业相融、城市与乡村共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攻坚克难,创新实干,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增长9.6%,其中:一产实现10亿元,增长4%,二产实现39.9亿元,增长11.3%,三产实现25.1亿元,增长8.5%,二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6.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6.8亿元,增长17%;贷款余额69.6亿元,增长24%。全年净增规模企业16户,总数达116户,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3%。三大工业主导产业产值100亿元,其中机电首位产业产值53亿元,增长21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户、高新技术产品13件,授权专利461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亿元,增长45.2%。实施技改项目76个,完成全县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预计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3%。工业园区新增框架面积2.7平方公里,新建园区道路15.5公里、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功能不断完善。

(二)社会投资支撑有力,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57.6亿元,增长24.7%。房地产完成总投资13.7亿元,增长22.9%。44个省“861”计划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30%;76个市“433”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占年投资计划的117%。超威扩建、泫氏铸管等31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亚太沃德、龙酉钙业等57个项目竣工投产。编制申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18个、总投资700 亿元。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突出首位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引进品鑫石材产业园、九华幸福新世界、清华同方3D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2014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7.9亿元,增长20%;引进规模以上项目92个,其中工业项目54个,亿元以上项目32个。与中国长城集团、华润苏果集团、移动通讯集团、五矿集团等6个央企合作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5.4亿元,占计划任务的154%。全年新增企业435户,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16户;实际利用外资8310万美元,增长15.3%;进出口总额5500万美元。

(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年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17 %。“一核三线三片”泛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富贵陵阳、九华温泉、九华云水、德懋堂、合泉山居、四季永逸大酒店、大九华旅游用品展示园项目加快推进。陵阳镇获评“2014年度安徽省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朱备镇东桥村和朱笔村获评“2014年度安徽省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陵阳镇所村村、谢村村、上章村入选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南部新城“十大工程”进展顺利,西南外环建成运行,雨洪调蓄区建成蓄水,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全面铺开,青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城南水厂完成设备安装。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7.4公里、中低压燃气管线14.7公里、雨水管(渠)11.5公里、污水管网9.8公里、绿化面积27.4万平方米。推进旅游产业、涉农项目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2013年7个美好乡村示范点通过省级考核验收,2014年8个示范村基本建成,美好乡村建设注入新内容,为农民群众带来新实惠。

(五)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消费市场保持活跃。粮食总产13万吨,水产品产量1.8万吨,肉类总产1.2万吨,蛋类总产0.7万吨,茶叶产量258吨。现代农业示范区投入加大,全年投资1.5亿元,累计完成投入8.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展开,新增承包地流转面积1.8万亩,流转总面积共计6.8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城乡消费市场保持活跃,跻身全省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家、电子商务企业8户,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增长12%。

(六)发展成果惠及百姓,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继续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预计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181元,增长11.4%;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1元,增长8%。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12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5亿元,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15.1亿元,占总支出的73.7%。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改革的成果更加惠及于民。

2014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这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总量偏小,结构不优,产业竞争力不强依然突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财政增收压力增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5年是青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速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之年。根据全县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建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目标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81.5亿元,增长8.5%。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增长11%,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6户。

(三)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7%。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7.5亿元,增长15%。

(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5亿元,增长10%。

(六)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000万美元,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

(七)旅游总收入完成114亿元,增长15%。

(八)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88亿元,新引进规模项目不少于90个,竣工投产项目不少于60个。

(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98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5元,增长8%。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展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比创新发展,拼服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2015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突出首位产业发展,完善机电制造首位产业奖扶政策,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多渠道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清华同方3D产业园等新引进项目加快建设。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柯力电气、昌利锻造、天平机械、富莱茵等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拓展发展空间。三是淘汰落后产能,督促粉体加工企业开发活性钙、轻钙等新产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闲置低效用地项目盘活重组。

(二)扩大投资规模效益。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推进与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实现项目数量、体量、结构、建设、投产五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坚定不移“招大引强选优”,推进驻外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与全民招商,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二是建设特色园区,县开发区东河园重点打造首位产业发展平台,木镇、新河园重点提升机械基础产能和加工水平。丁桥园重点服务泫氏、超威等重大项目。酉华、乔木园重点发展非金属新材料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三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抓住国家扩大基础建设投资机遇,加大政府性投资项目争取力度,推进G318县城至木镇段改造工程,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以上。

(三)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用好青阳生态环境这个最大优势,发展壮大旅游文化产业,做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文章。一是紧紧围绕环九华山旅游圈、九华山东线、西线“一圈两线”,与九华山互联互通,错位发展,构建青阳旅游“一核三片”泛旅游示范区最优空间布局。二是依托九华佛山,立足互补共赢,彰显本土文化,突出打造“礼佛、观光、休闲、养生”四大特色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构建“4+1”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启动国家旅游度假区、安徽省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全县A级景区、星级饭店、安徽省星级农家乐创建,着力构建“礼佛上九华、修身在青阳”旅游核心品牌,全面提升青阳旅游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四是加大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开展“低碳交通、低碳景区、低碳消费”三大行动,推动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一是加强课题研究,认真谋划项目,科学编制《青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13个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青阳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出崭新的发展蓝图。二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力争新增流转面积1万亩。三是以安徽省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为契机,加快木镇、丁桥、陵阳、庙前等中心集镇建设,分类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增强集镇人口集聚能力,引导农民有序向城镇流动。四是以“城市建管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加快南部新城建设,推进老城综合改造,努力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事后严惩,做好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二是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巩固现有15个示范村建设成果,启动今年14个示范村建设,连点成线打造美好乡村示范带,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由“三线三边”等重点区域向全域延伸。三是巩固农村清洁工程成果,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小流域河流治理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四是坚持安全绿色和谐矿山建设、闭坑矿山实施生态复绿、基建矿山实行环境整治“三同时”,切实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一是继续实施好33项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快青中新校区等工程建设,做好农村初中改造、校舍安全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三是巩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深化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五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减少各类矛盾发生,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建设平安青阳。六是扎实开展双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工作,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和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构筑和谐青阳。

201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力促青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十二五”完美收官,为建设皖南名城、加速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