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财政局 > 财政重点领域 > 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43XQ/202207-00019 组配分类: 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
发布机构: 青阳县财政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青阳县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 PPP 项目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2-07-01
废止日期:
青阳县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 PPP 项目
发布时间:2022-07-01 07:41 来源:青阳县财政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8年初青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县域农村范围内的生活垃圾采用PPP治理模式,以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2019年底实现项目试运营,现将该项目情况简介如下:

一、项目背景情况

随着青阳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居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垃圾收运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新建与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相配套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20183月始,由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通过公开招标程序于2018928日正式开标,确定项目预中标人选,1012日经确认性谈判确定项目中标人为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34741.04万元,其中:1、项目建设期投资3228.58万元,其中新增资产投资2918.61万元,存量资产(设备)投资309.97万元。2、运营期14年,政府方按照《PPP 项目合同》的约定,县财政共支付31512.46万元,每年向项目公司支付2250.89万元。

项目合作期:为项目建设期1年,运营期14年。采用“TOT”(即“转让-运营-移交”)+BOT”(即“建设-运营-移交”)的运作模式。县经投集团以存量资产参股10%

项目实施范围:为除城区外(城区范围东至京台高速、西至环城西路西侧绿化带、南至芙蓉大道南侧绿化带、北至环城北路北侧绿化带,但城区范围内的五星村、双溪村等11个村庄在项目范围内),县域范围内 11个乡镇镇区及辖区所有村、社区全覆盖。

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包括改建生活垃圾转运站10座、电动保洁车487辆、8吨垃圾运输车(原有存量设施)、1.5吨自卸式垃圾车29辆、3吨后装压缩式垃圾车2辆、5吨后装压缩式垃圾车1辆、5吨吸污车2辆、5吨道路清扫车4辆、5吨洒水车4辆、人工打捞船10艘、普通垃圾收集点779座、风景区周边(朱备、陵阳、庙前、杜村)垃圾收集点484座、240L垃圾桶(含垃圾分类)28530只、废物箱341个、智慧环卫系统1套。

项目运营维护内容:为项目范围内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收集与转运、公共厕所的运营管理等服务。生活垃圾收运模式采用桶装直运密闭化运输,直接压缩运输与二次转运相结合的运输模式。

回报机制:根据《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 号),项目回报机制分为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等支付方式。本项目为纯公益性项目,自身缺乏使用者付费机制,在 PPP 合作模式中,通过政府付费机制实现项目公司的投资及收益。政府方按照《PPP 项目合同》的约定,县财政向项目公司支付,年付费2250.89万元,政府付费来自政府财政资金。本项目政府付费应纳入青阳县跨年度财政预算,并报县人大审议通过。

二、经验做法

1.实现生活垃圾密闭化运送,减少二次污染。本项目的生活垃圾清运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直运模式,二是一级转运模式,主要内容是实行垃圾桶替代垃圾池,新建垃圾收集点。

直运模式:为居民将垃圾投入到公共垃圾桶内,保洁员通过电动保洁车定时将垃圾容器集中到指定点,垃圾收集人员用后装垃圾压缩车定点收集,后装垃圾压缩车满载后,直接送往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一级转运模式:为居民将垃圾投入到公共垃圾桶中,保洁员通过电动保洁车将垃圾运往垃圾收集点,再由挂桶自卸式垃圾收集车将垃圾送往乡镇压缩转运站集中转运,再由垃圾运输车送往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回收利用率。在项目运营过程中,选择个别乡镇、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分为可回

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对于非垃圾分类试点的村,采用二分类,即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先试先行、以点带面,为垃圾分类全覆盖积累经验做法。

三、亮点成效

青阳县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工程PPP项目的实施,提高垃圾的收集、处理能力,可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具体行动。

1.推行市场化运作,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打破环卫工作“政府全包、管干一家”的作业体制,有效避免了在工作中出现的垃圾死角或推诿扯皮的现象,提升农村环卫工作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2.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主人翁意识。农民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主体,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是建设美丽乡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该项目所聘请的624位环卫人员(除个别管理人员外)均是当地居民,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3.出实招,农村陈年垃圾清理见实效。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项目试运营期间,在11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农村陈年垃圾集中清理“歼灭战”,清理行动以陈年积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柴草杂物等为重点,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村组道路沿线、林间等重点领域进行打扫清理,调运大型挖掘机对沟河塘渠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式垃圾清理,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