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腔环幕投影,运用声画投影,全面地展示了青阳腔的历史由来及传承脉络。这是青阳腔流布图,青阳腔由皖南延伸到闽、粤、湘、赣、鄂、蜀、晋、鲁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
墙面上展示的青阳腔脸谱,由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漆夹苎技艺制作而成,遇水不化,遇酸不腐,遇火不燃,而且看似厚重,实则非常轻便,是制作脸谱工艺品的上上之选。墙上的38个脸谱刻画的是青阳腔传统剧目中的戏曲人物形象。
青阳腔博物馆还有青阳腔曲谱,展示了当时青阳腔曲谱的记录方法。县文化工作者采取口述笔录、听唱记谱,整理出青阳腔文字资料约60万字,音像资料15小时。县文化部门建立了青阳腔数据库,将目前记录在册的青阳腔剧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