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在青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就青阳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县政协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牢记初心使命,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加快恢复、稳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42.4亿元、增长4.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财政收入17.68亿元、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外贸进出口5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7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增长-25.2%,旅游接待量增长-25.1%,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5个、到位资金116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7.8%;节能减排、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一)稳企惠企成效明显。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5条”意见,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4.88亿元,兑现财政奖补资金3000余万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67万元,2.9亿元特殊转移支付、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基层和企业,规模工业企业税收增长32.8%。稳定就业岗位1.9万个。打出银企对接、无还本续贷、延期展期等金融“战疫”组合拳,新增信贷投放19.3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1.4%。
(二)发展质量效益提升。机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获省政府表彰。新增战新企业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8%。新增省科技重大专项2个,新增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绿色工厂、新产品各1个,3户企业挂牌省科创板。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国际徒步大会获评国家铜牌赛事及最美赛道特色赛事。获评九华黄精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九华运动休闲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九华黄精小镇入选第四批省级特色小镇。
(三)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东河园“东进南扩”新增园区框架面积1平方公里。创建4A级、3A级景区各1个,新增省级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1个,东九华省级旅游度假区、青通河景观廊道建设稳步推进,打造“网红打卡地”2个,推出精品旅游线路6条,联合举办3场跨省旅游推荐会。新增九华黄精人工种植面积2500亩、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5个。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1个,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0个,“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村达30个,获评全省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示范县。
(四)投资动能不断增强。总投资113亿元的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签约落地。89个省重点项目、109个市重点项目、173个县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投资计划121.8%、129.8%、110.3%。池黄高铁青阳段施工速度全线领先,G318县城至南陵界改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S358青石公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南河圩长山圩防洪工程等9个水利“补短板”项目陆续开工。高端装备产业园二期、埃美柯智能流体设备产业园、荣颐禅院等32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大衍半导体、能牛门窗、陌上星空等23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运营。围绕六大领域,申报中央投资项目115个,65个项目被省锁定上报国家发改委,占全市锁定项目的38.5%。累计向上争取项目130个、资金9.02亿元(含6个政府专项债项目资金5.13亿元),增长81.4%。
(五)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城区棚改17栋1046套安置房主体完工,年度230户棚改征迁任务顺利完成,首个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改造基本完成。南部新城“城市花园”扩容升级、常态开放。县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市政道路6.8公里、雨污管网9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线约24公里,新增、提升绿化面积30.4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1处,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6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6处。启动3个美丽集镇改造,新建农村污水管网44.1公里,改厕5557户,8个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营。新建3个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农村公路扩面延伸55.6公里,修复水毁水利设施311处,新建、改造农村电网28.8公里。
(六)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剩余88户205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29个,新增“爱心超市”26个,依托“三专一平台”销售各类农产品1.35亿元,帮扶5043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返贫致贫“零发生”。强力实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件“回头看”,按期完成“1+7+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全面落实。关闭到期矿山5家,建成绿色工厂52家。处置“三类土地”3048亩。入选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试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秸秆综合利用率93%。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政府负债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七)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出台开发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实施方案,18项县级审批权全部下放,县开发区与2家沪苏浙园区建立合作关系。扎实开展“一网通办”、“办好一件事”等专项行动,基本实现100%个人事项、85%法人事项“全程网办”。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农村“三变”改革覆盖96个行政村,盘活土地资源3.69万亩、闲置房屋6.73万平方米。新增集体经济强村5个,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16个。
(八)民生保障持续提升。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85%。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城乡低保家庭中的A类、B类人员低保金分别增发30%、20%,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月提高55元至635元。四小、三幼、二幼附属园建成招生。县医院新院区综合楼主体封顶,新增1家医养综合体,长三角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建成运行3个核酸检测实验室。讲好抗疫抗洪故事,青阳腔《凤出青阳》入选建党100周年精品储备剧目。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动能仍显不足,园区支撑作用有待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和不足,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仍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新阶段现代化“修身福地、灵秀青阳”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进出口5500万美元;利用外资10500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增长10%,旅游接待量增长9%;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6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2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以上、9%;粮食产量、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一)优化发展环境,稳实体增动能
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树牢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人物同防,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物资储备等应急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创优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精准有效推动资源要素向民营经济集聚。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不见面审批”,更多高频事项“一次不跑、掌上办好”。 加快数据归集、资源共享,建设一体化信用信息平台。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进“稳主体增主体扶主体”行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惠企利企政策,细化优化兑现流程。优化金融服务,创新“科技贷”等金融产品,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规模,全年新增信贷投放不低于15亿元、制造业贷款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统筹“一区四园”建设,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实施东河园“扩空间、优存量、提品质”三大工程,完成1平方公里“东进南扩”地块土地平整,布局建设镁基新材料加工、电子信息、科创孵化园等产业园。盘活僵尸企业5户以上。定制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建园区道路2公里、污水管网4公里。
抓项目扩投资增动能。全力保障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建设。围绕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统筹平衡重点项目土地资源,2021年全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规模约3000亩。健全重大招商项目专班推进、沪苏浙重点园区驻点招商等机制,实施招商引资“三比一提升”行动,促进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滚动推进县“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竣工25个以上。依托县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15亿元以上。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项目资金、债券资金15亿元以上。
(二)深化开放合作,优结构提质量
深入推进创新赋能。组建智能装备制造研究院,支持高校院所在青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鼓励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促进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明显提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数字化车间2个。
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做好池黄高铁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推动合池高铁尽快落地,积极争取池宣城际铁路纳入上位规划,协同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S358青石公路建设,推进G318县城至南陵界改建工程全线通车,做实池宣高速、G330东外环段改造提升、S221县城至九华山机场道路、S219蛤蟆岭至六都段、S463丁桥至丫山段、S468朱备至桃花潭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
加快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转型。开工建设酉华-童埠等矿产品运输廊道,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2个矿区整合,加大康洛赛德、立达超微、力丰实业等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再引进1家大型矿业集团。
培优培强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加快铸造业工艺提升、绿色改造、产能重组,推动宁德机电产业园、海挺环保设备、金合科技二期等项目投产达效,培育引进电梯、工程机械等“园中园”,助推机电装备制造省级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旅康养服务业提档升级。坚持点线面融合、全域化发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化县山旅游联动发展,谋划推进阳山-天台索道建设,联合推进狮子峰景区开发,畅通环九华山游览大环线。筹建县文旅集团,推进东九华旅游度假区整体开发运营,建设天华峰多功能游步道,构建九子岩山岳景区大循环。加快青通河景观廊道建设,实施九华河景观提升工程。新增3A、4A级景区各1个。推进朱备、庙前2个省级服务集聚区建设,促进特色文旅节庆活动与网民打卡、直播带货等线上经济深度融合,新增千万元农村电商企业2家以上。
(三)实施乡村振兴,锻长板补短板
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实施农业特色优质产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新增九华黄精种植面积2500亩、种苗基地50亩、精深加工企业1个。稳定粮食生产,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恢复生猪产能,推广稻渔、稻虾种植2000亩。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0家。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改厕250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完成五九线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新增改建美丽集镇3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美丽家园”示范村11个,打造2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和环九华山示范片。加快城南水厂扩容工程建设,打造朱陵路等5条品质示范路。加快220千伏木镇变、110千伏金峰变建设,完成35千伏童埠变改造工程。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新增集体经济强村5个。高质量推进3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加大文创、修身旅居、农耕等小镇培育力度。发挥民宿联盟带动作用、民宿村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新增精品民宿6家以上。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和帮扶机制,突出做好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的监测预警,坚决防止返贫致贫。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推动扶贫产业项目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发展、稳定带贫转变,加强相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扶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全面振兴。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完成高铁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高标准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快南部新城特色商业街、“三角洲”商业综合体等城市“商圈”建设,建成南部新城邻里中心,提升南部新城“城市花园”景观品质,让城市更加宜居。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城区棚改回迁安置、配套市民公园建设,完成4个城市积涝点治理,新改建市政道路9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个。加快建设“一网统管、数字治理”的智慧城市。
(四)强化保护治理,守底线提成色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屏障。强化河湖长制,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巩固重点水域退捕禁捕成效。加快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试点,营造林11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三年攻坚行动,综合运用协同保护、林相改造、规范除治、检疫执法等方式,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战。
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站规范运营,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打好青通河枯水期水质达标攻坚战,推动陵阳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开展铸造、喷涂等行业“一企一策”集中治理。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应建必建。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青阳段)经济带建设,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加强招商项目能耗评估管理,推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强化土地、水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五)增进人民福祉,聚民心惠民生
加强稳就业和社会保障。持续开展“四进一促”活动,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启动养老服务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1家以上社会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4家乡镇敬老院,力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加快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行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救助服务,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更多关心关爱。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第六中学,推动第八幼儿园开园招生,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支持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和展演,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实现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法治化。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管理,提高抢险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文联、侨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2021年,我们将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修身福地、灵秀青阳”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