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青阳县司法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823003291528C/202101-0000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青阳县司法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青阳县司法局2020年工作总结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1-01-05
废止日期:
青阳县司法局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05 10:03 来源:青阳县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市司法局有力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及习近平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推进法治青阳建设为主线,强化“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切实履行为民服务宗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规范、效率、作为”为抓手,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为“修身福地、灵秀青阳”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2020年县司法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省第一,多人多集体获省市司法行政系统表彰。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助力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疫情防控纠纷处置、执法监督及法律服务队。印发《贯彻执行依法治国办依法防控疫情实施意见》和《关于提升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法治宣传工作的通知》。组织对《青阳县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为政府疫情防控决策事项提供法制建议和意见。优化服务模式,织密“不见面”法律服务网,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办理法律服务事项36件,调解涉疫纠纷35件,推送案例65篇。开展高质量复工复产“法治体检”,录播《企业复工复产法律知识问答》推送全县企业。期间走访企业200余家,提出法律建议130余条,调解纠纷69件,解答法律咨询208次,受理法律援助17件,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蓉城司法所获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

在防汛救灾关键时刻,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轮流值守童埠圩96人次,司法部微信公众号、安徽司法抖音、凤凰网安徽频道等媒体第一时间宣传报道青阳县司法局党员突击队防汛救灾一线勇担当。及时印发《青阳县司法局关于灾后重建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的意见》,各法律服务机构、基层司法所迅速开展灾后重建法律服务工作。期间开展法律咨询117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件,调解矛盾纠纷12起。青阳县司法局党总支荣获池州市防汛救灾表现突出基层党组织,一名干警荣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防汛先进个人。

(二)法治青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充分发挥县委依法治县办统筹、协调督察等职能,制定依法治县多项工作制度,推进工作规范化。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二次、三次会议,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和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与“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落实。到基层法治建设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形成8篇调研报告上报市委依法治市办,其中2篇获3等奖,6篇获优秀奖。

2、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召开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培训会,县长巩文生作专题法治讲座,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制定《青阳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及八个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开展取消政务服务事项材料清单,政务服务事项材料清单比例达到1:2.43。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和县政府重大决定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代表县政府高效高质量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管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稳步推进。截至12月合法性审查事项110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73份。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行政应诉案件33件。向市政府、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11份。

3、普法依法治理取得优异成绩。

一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相继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专题学习。有效推行和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县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考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上法治课,不断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履职水平。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棚户区改造、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以“12·4”国家宪法日和“江淮普法行”为载体开展宪法、民法典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社区)、进企业、进寺庙等活动。举办法治讲座3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县法宣办组织开展全县“七五”普法考核验收,总结提炼青阳县“七五”普法亮点,8月份顺利通过池州市“七五”普法终期评估验收,得到充分肯定。

二是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在县住建局支持下建成池州市首个芙蓉湖宪法公园,完成东区法治公园功能升级,城区“一主两辅”法治文化阵地已形成,覆盖新老城区广大市民。今年新增20余个乡村法治文化阵地,目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覆盖全县117个村(社区)。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青阳腔、龙船调、农民画、民间手工艺等创作系列法治文化作品,今年12月30日举办青阳县首届民间手工艺法治主题作品展,展出一百余幅蕴含宪法精神农民画、九华折扇、生漆夹苎等作品,增强法治宣传吸引力和感染力。选送法治漫画、法治微视频、法治故事等参赛,其中1篇获全国优秀奖,1篇获全省一等奖,1篇获全省三等奖。10月21日全市法治能力建设培训班60名学员观摩青阳腔《法雨春风润青阳》,广受好评。各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艺下乡25场次。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坚持“三治融合”,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今年对已选“法律明白人”进行考核及新增“法律明白人”1811人,编印《法律明白人》读本三期印发12000余册,开展了三轮集中培训351场次。青阳县已提前完成每个村民小组不少于3个“法律明白人”培养目标任务。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申报及复核工作。全县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4个、市级18个、县级88个。

四是打造具有青阳辨识度普法品牌。青年律师服务联盟围绕复工复产、法律扶贫、送法进学校等开展十二项专题普法活动。共为130余家企业、31所中小学、80余个村、7个社区常态化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服务。被县委宣传部推荐申报全国文明志愿服务项目。庙前新农书画社、夕阳红艺术团、向日葵爱心协会等六个民间协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年度重点普法任务,开展普法宣传80余次。其中“河小清”在行动环保普法宣传入选中国普法网地方普法集锦。

(三)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出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暨司法所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司法所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县司法所均已达到省级规范标准,司法所已经成为平安建设主力军。

2、完善“大调解”机制。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举措,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贡献调解智慧。今年新增3家“个性化调解工作室”,调整充实青阳县人民调解专家库20人,2名特邀人民调解员参与一起重大信访案件化解。访调、诉调、警民联调机制建立运行。11月在全省率先创新设立池州仲裁委青阳办事处,访-调-诉(仲裁)格局基本形成。12月24日青阳县、九华山毗邻四乡镇联防联调工作机制建立,为全域化旅游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遴选4名人民调解员,加强对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调解员培训。2020年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1792起,成功调处1774起,调处成功率达99%。

3、规范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管理。

一是规范社区矫正管理。县乡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部建立,认真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丰富社区矫正“二进五见四调解”工作法,落实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巡查频次和力度,实现手机定位、电子腕带监控全覆盖。做好2020年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社区矫正维稳工作,综合运用值班值守、走访排查、信息核查、会商研判、报到报告、外出管控等机制,确保重点时期社区矫正安全稳定。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全县社区矫正对象管控教育方案,打赢社区矫正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年未发生社区矫正对象重大恶性、群体性事件、非法上访案件,未发生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安全事故,未发生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2020年全县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59人,共接收并办理报到登记130人,解除159人,办理社区影响评估案件22件,办理执行地变更9人,警告处罚8人次,训诫处罚2人次。2篇社区矫正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

二是规范安置帮教管理。全面开展刑满释放人员摸排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所有安置帮教对象做到“一人一档”,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必接必送”制度。2020年共接回刑满释放人员87人,全县5年内刑满释放人员437人。

4、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开展学习培训和专题研究,先后召开1次职工会、4次党组(扩大)会,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多形式广泛宣传涉黑涉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两类人员”涉黑涉恶信息重点排查、落实走访帮扶措施、实行动态管理。落实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辩护代理指导、备案制,35名律师均签署《办理涉黑涉恶案件承诺书》,报备律师辩护涉黑涉恶案件26件。

(四)法律服务提质增效。

1、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全部建立规范运行。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职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42名村居法律顾问覆盖117各村(社区),实行每月驻村与微信群相补充,随时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今年以来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276场次;解答法律咨询人数1108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2件;帮助困难群众依法获得法律援助185件。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6份;应邀参与重大决策活动并提出建议和意见17条;为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审查、修订各类经济合同16份。

2、加强律师公证执业管理。以党建带所建,创新成立“红色律所”党建联盟,树立我县独特红色律所文化,增强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开展全县律师违规兼职等行为专项清理工作。积极推进律师服务三大攻坚战,组织开展为企业复工复产 “法治体检”活动,全县广大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走访企业300余家,提出法律建议160余条。律师参与信访案件化解和参与领导接访39次,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践行律师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帮困,为疫情、防汛救灾、扶贫等捐款捐物9.22万元。青华律师事务所入选全省县域十强律师事务所,典司律师事务所获批“破产案件资产管理人”资格。推进公证机构“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出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积极参与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截止到12月底,共办证517件。推进蓉城、杜村两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

3、努力提升“温暖法援”成效。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扶残助残”等法律援助专项维权及“送法进军营、进乡村(社区)”等活动,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法律拥军”已形成特色品牌,获驻地部队感谢信。发放便民联系服务卡,落实便民举措,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青阳县法援中心共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35件,占全年目标任务(470件)的113.8%,超额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任务。解答群众来访、来电法律咨询余人1082人次,共为受援人取得经济利益或挽回经济损失约752.66万元。

(五)党建引领锻造担当司法行政队伍

1、强党建抓队伍。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绝对领导,健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首题必政治”,严格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制度。充分利用局党组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司法行政讲堂等集中开展学习研讨,组织干警参加县委政法委政治轮训。全年共开展政治学习30余次,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完善党建工作模式。党总支牵头,“红色律所”党建联盟、机关党建一体抓党建工作模式已经形成,实现党建和业务有力融合。“服务争先锋,法治促和谐”党建品牌为载体,调整充实法律扶贫、法律拥军、法律护企、妇儿维权四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各党支部结合职能开展一系列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如“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使命担当”、“共学民法典,追寻法律印记”,到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党日活动60余次,深入联系小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开展志愿服务96余次。进一步锤炼党性,增强党员意识,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职。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县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安徽青华律师事务所、安徽铜池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被授予“党员先锋岗”。安徽典司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被授予县级“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

2、抓廉政促勤政。

一是狠抓“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强化班子和职工勤政廉政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党纪党规,履行党风廉政情况月报制度及约谈制度。修订完善司法局各项规章制度13项。开展工作纪律、办事大厅服务质量、公车使用等重点事项的日常督查32次,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6份。

二是突出意识形态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党组意识形态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与司法行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签订“意识形态工作个人承诺书”19份。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分析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学习先进人物、警示教育等学习活动。加强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展示司法行政队伍形象,营造机关法治、廉政、党建文化氛围,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3、助力脱贫攻坚。不折不扣落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六个所有”主要任务全部完成或整改到位。对乔木乡凌塘村扶贫项目建设和金银花等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深入扶贫村凌塘村、选派村黄泥村开展“法律扶贫”集中走访帮扶活动20余次,购买扶贫产品2.59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县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制定实施司法行政“十四五”规划,坚持法治青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为推动新阶段现代化“修身福地,灵秀青阳”建设新征程提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

(一)全面推进法治青阳建设。依法治县办抓好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对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要求,补短板强弱项,奋力争创第二批法治政府示范县。

(二)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做实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高优质高效法律服务。“温暖法援”品牌建设有新提升,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以“红色律所”党建联盟为抓手,推动全县律师自觉承担法治工作使命与担当,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公证处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服务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

(三)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夯实法治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法治宣传,打造具有青阳辨识度法治文化品牌。坚持“三治融合”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继续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四)继续推进司法所三年提档升级计划,确保所有所达省级示范所。

(五)筑牢安全稳定底线。认真贯彻《社区矫正法》,确保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对象安全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六)完善“大调解”机制,助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整合县直单位调委会,成立县直调解中心。拟再成立若干个性化调解工作室和民间调委会。支持池州仲裁委青阳办事处参与基层社会纠纷解决,融入县域社会治理。加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调解员培训,提高调解水平。

(七)推动党建工作再上台阶。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争先锋,法治促和谐”党建品牌内涵,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发挥“红色律所”党建联盟及四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用,激励干警担当作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打造“四化”队伍。

 

                                   青阳县司法局

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