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底”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更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皖南革命老区的核心区,青阳县现存革命遗址40余处,涵盖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皖南工委旧址、解放战争时期泾青南县委驻地等重要机构遗址。近年来,青阳县以“红色基因库”建设为抓手,通过“保护+活化+融合”的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红色教育网络,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科技赋能展陈,让历史“活”在眼前
今年6月,青阳县烈士纪念馆正式建成,以“星星之火 火耀青阳”“抗日烽烟 席卷青山”“黎明枪声 光照山河”“赓续血脉 走向未来”四个主题展厅为脉络,创新采用历史图片、文物实物与多媒体深度融合的展陈模式,借助VR、AR技术重现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信念。
“今天我们走进烈士纪念馆,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还原历史,这给了我很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应该立足岗位,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前来烈士纪念馆参观的青阳县幼儿园教师曹田华感慨地说道。
青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媛媛向记者介绍,青阳县烈士纪念馆在“七一”前夕开馆,截至目前已接待60余批次参观团队,共计4000余人。
遗址活化利用,让精神“种”进心田
作为泾青南县委旧址的宾山革命纪念馆,近年来通过“遗址+研学”模式焕发新生。这座始建于皖南民居的纪念馆,完整保留着朱农等领导人办公的原貌,展陈着游击队用过的子弹、蓑衣等实物。自2023年开馆以来,宾山革命纪念馆与全县中小学共建“行走的思政课”,一批批师生在纪念馆开展“重走游击路”活动,酉华镇中心小学学生王梦成说道:“革命烈士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目前,宾山革命纪念馆荣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爱国教育基地、池州市党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县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和县级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
“红绿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同时,青阳县探索“红色+旅游+产业”模式。酉华镇宋冲村依托宾山革命纪念馆,打造“红色宋冲”品牌,发展农家乐、红色研学等业态;丁桥镇茗山村打造“红色茗山”村史馆,已有超15000余人次前来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和研学活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6万元,带动周边群众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杨田镇五梅村以“红色文化+九华黄精”为特色,打造中药材展示馆,带动丹皮、青檀等5000余亩中药材种植,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革命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青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媛媛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青阳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