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增强居民法治意识,蓉城镇长龙社区积极引入安徽典司律师事务所作为“社区合伙人”,开展“春风长龙·法治护航”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多元形式,构建起专业力量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机制,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法律服务,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精准对接需求
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
事务所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固定法律咨询站,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安排执业律师轮值,针对婚姻家庭、物业管理、劳动权益、房产继承等高频法律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和特殊家庭,组建“法律服务轻骑兵”开展入户走访,积极参加社区周末便民服务大集市活动、三方议事会、业委会等,实时回应居民诉求,细致分析问题,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出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实现法律服务“零时差”覆盖。
在长龙社区周末大集市,律师针对常见的夫妻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争夺等问题,通过讲解法律条文与分享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前来咨询的居民清晰地了解到法律的规定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存在家庭矛盾隐患的居民,律师不仅提供法律方面的建议,还从情感沟通的角度,给出了改善家庭关系的方法。“这次咨询真的帮了大忙,让我心里有底了。”王女士感激地说。
多元调解机制
筑牢矛盾化解防线
建立“社区网格员+法律调解员”联动工作机制,成功调解多起典型纠纷,小区因消防设施维修费用分摊引发的邻里争执,调解员通过现场勘查、法律条文解析,促成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业主达成维修资金使用方案,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一居民对房屋产权继承规定一知半解,担心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律师团队成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遗嘱的效力、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并就该居民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建议,让居民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沉浸式普法宣传
培育社区法治文化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三周年,策划“法治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举办“生活中的民法典”专题讲座,以物业纠纷、网络侵权等案例解析法律适用,开展“法治灯谜会”“民法典知识竞赛”等趣味活动,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制作通俗易懂的普法漫画手册,在社区便利店、快递点等便民场所投放,累计发放500余份。特别针对青少年群体,开设“小小法官体验课”,通过模拟庭审活动培养法治思维,形成良好社会反响。
法律工作者作为新社会阶层参与社区治理具有独特优势,既能发挥专业所长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又能以第三方视角平衡多元利益关系。当他们从“法治旁观者”转变为“治理合伙人”,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更在实践中构建起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