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春季新学期伊始,青阳县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及省、市有关工作要求,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让体育课“天天见”,为校园注入无限的朝气与活力。
30分钟大课间
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上午9点50,青阳县第四小学格外欢腾,随着下课铃响起,同学们开启了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欢快有节奏感的音乐声中,1500多名学生有序地跑动起来,一边跑一边喊着响亮的口号,尽显少年活力。跑操结束后,各个班级依序排开,开始跳广播体操,在阳光下尽情舒展四肢。
青阳县第四小学副校长汪龙平向记者介绍道,学校对于大课间活动进行了精心策划与安排。上午的大课间以集体跑操、跳操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整体纪律性;下午的大课间则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自由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跳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项目。倘若遇到下雨天,学校也会贴心地安排室内运动,全方位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时间充足、活动项目多样、运动强度适宜。
“现在我们有两个大课间了,在大课间里我可以跳绳,打羽毛球,玩游戏,每天的大课间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青阳县第四小学四年级学生郑思源开心地说。
蓉城镇中心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下午3点,2000多名学生欢快地走出教室。在集体广播体操环节,同学们动作规范、整齐划一。之后,各个班级开启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体育活动,跪姿投掷、跨栏、站式投掷、跳房子、跳绳、十字跳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沉浸在运动的快乐之中。
“每天一节体育课”
内容丰富学生期待
新学期,蓉城镇第一小学各个班级的课表上每天都安排了一节体育课。该校体育老师徐立娟告诉记者:“现在每天一节体育课,我们可以更系统地设计课程,比如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的训练更加连贯,也更加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每天一节体育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很多学生从‘要我练’变成了‘我要练’。”
据了解,蓉城镇第一小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了各类体育课程。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和基础运动项目,如接力跑、立定跳远等,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初步建立运动意识;高年级则更注重技能提升和体能锻炼,像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以及田径项目成为重点教学内容。
“我最喜欢的是乒乓球课和跑步,因为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跑步可以锻炼身体。现在每天一节体育课,加上两个大课间,每天都有很多时间打乒乓球和跑步。”该校三年级学生唐果说。
“每天一节体育课”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背后却涉及师资、课程、场地、器材等诸多教学关键要素,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这项改革能否取得良好成效。为解决师资问题,多所学校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引进校外专业教练员,让他们担任(兼任)体育教师,有效充实了体育师资队伍,全力保障体育课程能够按照计划正常开设。
面对空间和设施方面的不足,青阳县各学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度挖掘校内可用空间资源。原本不起眼的走廊、校园“边角料”区域,经过巧妙规划与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微操场”,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场所,让体育教育在有限的空间里绽放出无限的可能。
在青阳县各小学的共同努力下,体育课“天天见”已经从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