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阳县秉承民生为先、补强短板的理念,科学谋划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水利,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水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污水治理、城市用水等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
系统建设精准“治水”
“童埠智慧泵站为Ⅲ等中型泵站,项目建成后将承担童埠圩片区的排涝任务,有效保障童埠圩生产及青阳经开区童埠园区的安全。”童埠智慧泵站建设单位项目负责石慧如是说道。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入冬以来,青阳县掀起了冬修水利的热潮。
水利工作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发展还联系着民生。今年以来,青阳不断织牢织密现代水网,谋划建设一批具有蓄、排、渗、净等功能的水库、泵站、清洁流域及水系连通项目,切实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座,恢复防洪库容10余万m3,改善灌溉面积0.4万余亩。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300kw,塘坝整治2091处,渠道衬砌总长28.63km,配套农渠放水口130座,生产桥5座,整治河沟84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4.4万亩,成功抵御2017年、2019年、2022年的特大干旱。按照“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的要求,综合治理七星河、青通河、九华河等流域河长43.415km。共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199处,覆盖人口20余万人,进一步织密了群众饮水“供给网”。
发动全员参与“护水”
以水为美,人水相亲。青通河畔水清岸绿,鸟唱虫鸣。一直居住在这里的姜大爷见证了这条河流的“进化史”:“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环境很差,进行治理后,水清了,环境更好了,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多了。”
姜大爷的感受是青阳实施科学治水、全员“护水”的缩影。以“防污治理”和“常态管护”为抓手,青阳县全员参与,做好做活水文章,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新面貌。
2022年,全县启动城区河流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10座污水处理站,搬迁、拆除东河、陵阳河等河库沿岸养殖场9处。建成市级节水型企业29家、节水教育基地1家,县级中小学节水教育实践基地1家,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35家。在全省率先推行“志愿者护河库”志愿活动,全县1173名志愿者加入5条主河道和62个水库的日常管护中,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结合山水文章“用水”
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青阳县坚持以水为纽带,结合“大黄山”旅游发展格局、环九华乡村振兴五彩综合示范带建设,打造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青阳模式。
近年来,青阳县围绕雨洪调蓄区工程及青通河河道治理项目,建成沿河景观走廊6条、跨河城市景观栈桥4座、群众户外文体活动中心13个,实现了城市建设与河流、水库治理的完美结合。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力打造人水和谐水美乡村。以水为脉,统筹水要素与产业经济发展,打造具有青阳品牌的水文化、水旅游、水经济体系,发展“山、水、产、城、人、文”充分融合的绿色经济与新型产业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