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索引号: 113418237568263982/202510-00012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发布机构: 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拟对青阳县陵阳镇安徽国风科研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10-17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拟对青阳县陵阳镇安徽国风科研中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来源: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发布时间:2025-10-17 14:39
【字体大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青阳县陵阳镇安徽国风科研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出具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我局。

电话:0566-5032633,传真:0566-5031765

地址:青阳县蓉城镇中心城2号楼4层池州市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项目名称:青阳县陵阳镇安徽国风科研中心项目

建设地点:青阳县阳镇

建设单位: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次工程建设单位为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项目总投资5605万元。项目拟新建科研中心三栋,建筑面积23545.63平方米,两间资料存储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并建设候车区3914.8平方米,作为公共服务停车区,同时配备进出道路28122.72平方米,以及完善消防、供电、给排水、绿化和亮化等公用工程,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青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51010日(首次备案时间为20250812日)以青发改〔2025440号文对青阳县陵阳镇安徽国风科研中心项目予以立项备案(项目代码:2508-341723-04-01-52868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一、注重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施工产生的废水收集后进入临时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场地内临时化粪池收集后用作周边农肥。施工期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做到六个百分百;采取围挡、防尘网遮盖等防尘措施;现场临时设施、道路符合安全、消防、节能、环保规定;施工场地定期洒水,设置自动冲洗设施;散体材料集中堆放并防尘覆盖;临时堆土区、表土临时堆放区设防尘网;运输其他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应当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施工期颗粒物执行《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标准》(DB34/4811-2024)中要求。施工期环境噪声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要求。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渣土施工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开挖土石方时,将场内表层土,选择妥善地点堆放,底层土妥善堆砌对于施工垃圾,主要为少量建筑垃圾和开挖块石弃渣,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均用汽车运走,同生活垃圾一并运到附近指定的垃圾填埋点施工生活区设垃圾桶,生活垃圾应及时收集并集中清运至附近指定的垃圾卫生填埋点进行填埋处理。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一同经污水管网排入项目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标准后,用于绿化及浇洒道路,不外排;车辆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车辆冲洗,不外排。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施工管理措施成立项目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落实植物保护措施优化工程布置,根据安徽省林业局出具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中》(皖林地审〔2024〕409号),工程选址应尽量避免占用文件中同意占用区域外的林地,应尽量选择荒地、未利用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和植被的破坏。落实动物保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落实周边敏感区保护措施现场施工作业机械应严格管理,划定活动范围,不得在施工场地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持路外植被不被破坏。禁止将污水、垃圾和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等污染物遗弃在施工场地外的生态敏感区内,应收集后外运并处理。建筑材料在湿地附近堆放时应设蓬盖和围栏,加强钻屑和废弃泥浆等固体废物的管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水体。施工完毕后及时落实植被恢复措施,恢复湿地环境和地表原貌。落实对周边林地的保护措施,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内,应当加强对项目周边林地的保护,制止破坏林地、林木的行为、清除可能的火灾隐患,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