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审批
索引号: 113418237568263982/202411-00011 组配分类: 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报告书、报告表)审批
发布机构: 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关于拟对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青阳县来龙山矿区南段方解石矿地下廊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11-11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关于拟对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青阳县来龙山矿区南段方解石矿地下廊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阅读次数: 来源: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发布时间:2024-11-11 17:12
【字体大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青阳县来龙山矿区南段方解石矿地下廊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出具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我局。电话:0566-5032633,传真:0566-5031765

地址:青阳县蓉城镇中心城2号楼4层池州市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项目名称:青阳县来龙山矿区南段方解石矿地下廊道项目

建设地点: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

建设单位:安徽国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建设一条东西向地下廊道运输线路,从矿区出料点至加工厂卸料点,全长1530m,全线为地下廊道方式,不涉及土地和房屋征迁,隧洞内设2个转载点。项目采用三段带宽1000mm,带速2.0m/s的普通槽型带式输送机,运输规模 200万 t/a。青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4年10月14日以青发改【2024】618号文对青阳县来龙山矿区南段方解石矿地下廊道项目予以核准(项目代码:2410-341723-04-01-571488)。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污染防治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1)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合理组织工程施工,控制用地;表土保护、控制用地、土地平整。(2)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硬化或绿化。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本工程施工废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回用于施工;施工场地地表径流经过截排水沟收集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工机械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池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机械冲洗隧道涌水收集经过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表1标准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2)运行期:廊道运维和检修依托矿区人员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

3、声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施工期应加强管理,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运输车辆在经过居民区时应降低车速禁止鸣笛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2运营期: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产噪设置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四周应加强绿化,选用枝叶茂密的常绿乔木、木高矮搭配形成一定宽度的吸声林带。

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应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材料应采用遮盖物如帆布等进行压盖,以避免扬尘污染;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加篷布覆盖措施;运输车辆进出要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尽可能减少运输扬尘对工地附近居民的影响施工期颗粒物满足《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标准》(DB34/ 4811-2024)中相关标准。2运营期:本项目运输皮带全程密闭,在转运过程采取全封闭系统,产生的颗粒物经过密闭收集后采取覆膜式布袋除尘器(处理效率99.9%)处理后在廊道内无组织排放。运营期颗粒物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

5、固体废物保护措施:1施工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清运和无害化处理。施工开挖产生的石方在现有矿区空置区暂存,及时外售处理;项目施工场地清表产生的表土在施工场地北侧临时堆放,施工结束后表土回填;沉淀池产生的泥浆,定期清理后及时清运;隔油池废油暂存在临时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及时运往指定弃渣场,各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处置,严禁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固体废物。2运营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皮带、收集到的粉尘、废布袋、废机油及废机油桶。废皮带由维修厂家回收,收集的粉尘和废布袋外售处理,废机油及废机油桶依托后期矿区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6、地下水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应以堵为主,防排结合,将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同时预留地下水防治费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