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专题 > 法规标准
索引号: 11341823MB1522695H/202404-00011 组配分类: 法规标准
发布机构: 青阳县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名称: 关于印发《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4-04-26
生效日期: 2024-04-26 废止日期:

关于印发《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阅读次数: 来源: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26 15:13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开发区管委会,县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
现将《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4年4月26日




青阳县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和省、市、县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突出固本强基,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1.建立大应急预防体系。按照市减灾委部署,整合设立青阳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三个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自然灾害大预防格局。(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县开发区,持续推进〈以下均含各乡镇、县开发区职责,不再列出〉)

2.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整合青阳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同步修订工作规则,县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三个指挥部办公室相应开展有关工作。(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县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二、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3.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化自然灾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开展水旱、气象、地质、地震、森林火灾等易发多发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逐行业建立风险隐患清单、治理责任清单,实行台账闭环销号管理,切实将风险消除在未发之时。重点加强对洪涝风险区内的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重点项目施工工地、营地及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等经营场所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一点一策”针对性整改。(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4.提高防灾减灾设施设防能力。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尾矿库治理;推进重大水源和引调水骨干工程建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加强城市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排涝通道和防洪工程等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房屋设施加固等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等任务。建设完善重点林区防火应急道路、林火阻隔网络,谋划实施森林防火项目。推进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5.推动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工作,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在省基础数据库互联互通门户网站注册账号,做好数据上传与回流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防灾减灾救灾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配合省、市普查领导小组做好县域普查成果应用省级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县应急局、县自规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水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科技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持续推进)

三、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6.完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推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森林火灾等灾害监测系统,基本实现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实时预报预警。细化完善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升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能力。(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7.推进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推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优化提升工程建设,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完成16套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1套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建设。完善雨水工墒情智能感知网络,修正和率定预报模型。建设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采购林火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完善应急广播体系,构建覆盖全县应急广播信号综合传输网络。加强微气象监测装置在电网设施中的部署应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应急局、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农水局、县林业局、县供电公司12月底前完成)

8.实施预警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加强应急指挥通信装备配备,配合市级在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洪涝灾害多发区、人口密集区,补充配备370MHz集群同播固定站、自组网固定站、自组网移动站、多模融合终端及卫星电话等装备,填补现有通信盲区。推进应急叫应终端设备建设,充分利用95707灾害救助热线、手机短信、应急广播、新媒体等渠道,实现灾害预警和响应信息快速直达一线,打通预警叫应“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县应急局;配合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9.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低温雨雪冰冻、道路交通、应急保供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开展规范化、常态化应急预案演练。(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0.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住国债项目契机,加强县、乡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持续推进骨干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参加全省应急队伍救援技术竞赛。加强灾害信息员、群防群测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1.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制定全县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制度规范,及时盘点和补充各类应急储备物资。(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12月底前完成)

12.扎实做好救灾救助工作。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做好会商研判、统筹调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工作。加强灾害救助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完善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发布渠道,规范舆情应对工作流程,统一做好灾害处置信息发布工作。(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五、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

13.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按照省、市文件精神,推动出台我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制度性文件,突出组织机构、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安全文化等方面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完成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申报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1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村)2个。(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办,持续推进)

14.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整合宣传教育资源,运用“案例教育法”,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五进”。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多形式、全灾种的宣传教育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展和成果成效,深入挖掘推广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县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县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5.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构建完善“1+N”政策供给体系,形成“一主三辅两叠加”农业保险新发展格局,通过“保险+”模式拓展农业保险增信功能。转型升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自然灾害综合保险试点。(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农水局、县应急局,持续推进)

16.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申报自然灾害防灾领域科研项目,持续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融入和科学运用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责任单位:县科技经信局、县应急局、县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进)

17.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孵化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应急局,持续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