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3MB1E45262T/202304-00001 | 组配分类: | 认定结果 |
发布机构: | 青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青阳县历史建筑公示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 2023-04-03 |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体系,加强对我县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保护与管理,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按照《安徽省历史建筑普查与认定技术导则》要求,现对拟入选为青阳县第三批历史建筑公布名单(共计10栋)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3日至2023年4月10日,共计7天。在此期间,欢迎广大群众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附件:青阳县历史建筑普查信息表
联系人:石磊 邮箱:1512626899@QQ.com
2023年4月3日
附件:青阳县历史建筑普查信息表
编号 |
城市 名称 |
建筑 名称 |
建筑面积 (平方米) |
建筑位置 (门牌号) |
建筑 年代 |
历史建筑价值特色(包括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字数500字以内) |
1 |
池州市 |
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 |
180.7 |
青阳县杨田镇仙梅村跃进组 |
30年代 |
为传承弘扬革命斗争精神,保护红色资源,2021年4月份,杨田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青阳县委(工委)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旧址为一栋砖木结构的徽派古民居建筑,长16米,宽7米,高7米,总建筑面积180.7平方米。 1938年10月,由新四军政治部和皖南特委批准,中共青阳县工委成立,书记方向明。1939年5月,皖南特委和新四军政治部派沈鹰来青阳筹建县委。1939年9月间,经皖南特委批准,改青阳工委为青阳县委,书记沈鹰。县委成立后,党的领导得到加强,最盛时期有235个支部,党员723名。 在皖南特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正确领导下,中共青阳县委(工委)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力量,领导组织抗日救国运动,党的领导作用得到了强有力的体现,是我党在青阳抗日斗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2 |
池州市 |
钱毅古民居 |
144 |
青阳县杜村乡五阳村3号 |
1949 |
古民居建于1949年5月,至今已经有74年历史,古民居结构为砖石木结构,中间有28根木柱,四列上顶,面积有144平方,墙面绘有精美绘画,是五阳村现今保村最完整、保存时间最长的古名居。也是杜村最早的党支部会议室,是杜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摇篮。 |
3 |
池州市 |
保和堂 |
252 |
青阳县杜村乡西河村五组新街东75号 |
清代道光年间 |
保和堂,系四正海棠花走马通楼式古民宅,为清代道光年间太学生刘起华所建,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是西河村现存的历史最久的一座古民居。 保和堂进深21米,宽12米,高7.5米,砖木结构,磨砖地坪。缩厢部分上有天井,镶玻璃天窗。四个厢房的窗户均为格子门,窗户下方有精致的历史人物故事雕刻,在“文革”中被铲除。 保和堂前进部分在100多年前倒塌,现存缩厢和后进两个部分,几经修缮,保存基本完好,现房主刘法科,系刘起华第五代孙,时至今日,已有七代人住居其间。 |
4 |
池州市 |
长春堂古民居 |
80 |
青阳县陵阳镇分流村徐村组22号 |
清代乾隆年间 |
长春堂始建于1761年,是岁进士陈廷元的长子陈绥祖的家产,长春堂以长春庄为地名,代表一种名门望族的意思。是典型的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房屋是砖木结构 |
5 |
池州市 |
周建华古民居 |
229 |
青阳县陵阳镇南阳村梅田组 |
清代光绪28年 |
周建华古民居,系四正海棠花走马通楼式古民宅,为清代光绪年间所建,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南阳村现存的有历史建筑特色的一座古民居。 进深19米,宽12米,高7.5米,砖木结构,磨砖地坪。有4个天井,窗户均有雕刻花纹。 后进两个部分,几经修缮,保存基本完好。 |
6 |
池州市 |
陶爱兰、李文年古民居 |
200 |
青阳县陵阳镇上章村16号 |
清代道光年间 |
该古民居位于河勘李自然村,系清代建筑,徽派砖木结构,主体结构为两正两厢,它坐北朝南,长大天井,高阔厅廊,敞亮门窗,便于通风与采光。走近院落门楼,对正屋仰望到的是:天高地厚的气势与山水画卷的本色(粉墙黛瓦)。它虽面积有限,因巧于布局却不逼仄:两进两廊上的楼层,以中堂后走马楼相通。不只雕梁画栋,每扇内门窗,都镌存或含蓄了别具匠心的画意。为维护公共空间与生态,它铺有很长的直通村外的石砌地下水道。它的木架构,用材考究,且内里朱红木板全封面,从而,防火比防潮湿更迫切:那跃然翘首的马头墙,旨在封火保四邻。大门为石库门,建有门楣,现保存基本完好。 |
7 |
池州市 |
半边丘古名居 |
208 |
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田畈组 |
清光绪十五年 |
半边丘是古代所村“官礼陈氏”家族庙后派与中分派的分界。庙后与中分自南宋末年分拆以后,虽聚居一村,但已形成为两个宗系,中分为五十世孔辉(字大光)子孙,庙后为五十世孔殷(字大有)子孙,两派公认以来龙山双螺峰下社公庙(旧称红庙已毁)及图南阁(古建已绝迹)后村为中村,以下丘畈,不许建任何房产,长期以来两宗派大有隔丘相望的意味,故称半边丘。 这两幢古民居,一建于清同治(1862年-1875年)年间,一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前主人庙后派陈祖锡,老先生生前叙述)是目前村内唯一两屋一院落,且原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 |
8 |
池州市 |
绣花楼古名居 |
150 |
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 东边组 |
清代道光年间 |
这是一所绝对封闭的富家小姐的闺楼。楼上为三开通间,玻璃顶棚。靠天井外边沿三周设有美人靠。此屋为前幢古建筑的后进,格式为四正两厢走马绣花楼,建造者现失其名,其后人陈桂丰,是陵阳昔日商界闻人曹左宁的女婿。 |
9 |
池州市 |
大十间 |
372 |
青阳县陵阳镇谢村村环村南路4号 |
清代咸丰年间 |
大十间,系谢村村古民宅,为清代咸丰年间本地富商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谢村村现存的历史较久的一座古民居。 大十间进深16米,宽23.25米,高6.5米,砖木结构,三合土地坪。缩厢部分上有天井,镶木雕天窗。四个厢房的窗户均为格子门,窗户下方有精致的历史人物故事雕刻,在“文革”中被铲除。 大十间部分几经修缮,保存基本完好,现房主谢立辉,系原房主第六代孙,时至今日,已有六代人住居其间。 |
10 |
池州市 |
中共北乡支部遗址 |
140 |
青阳县酉华镇金峰村金湾组 |
80年代 |
北乡支部是中共青阳县第一个党支部,也是池州地区最早成立的党支部。 1927年4月,湖北黄冈县的中共党员曹凤山,因当地农民起义失败辗转来到青阳北乡的木镇一带,他以给人帮工为掩护,暗地开展活动。在与宣城县的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后,便从组织农会入手,挑选先进分子发展为党员。不久,他物色了李炳辉、桂西元,下半年便发展二人为党员。之后,三人商议决定以同样方法分散活动,继而又发展了易楚青、陈清泉、黄正旺等。随后,分别在天峰山、毛田湖、长山门、毛田湖下湖建立了四个党组织。1928年初秋,以这四个党小组为基础,在酉华的天峰山成立了中共青阳县第一个党支部一北乡支部。这也是池州地区最早建立的党支部。书记曹凤山,组织委员李炳辉、宣传委员桂西元。 1928年冬季,由于斗争形势趋于恶化,国民党青阳县政府开始“清党”,之后青阳北乡支部活动就进入了蛰伏期。 北乡支部是青阳县早期创建的党组织,对后来青阳县革命活动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的成立埋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后面的革命事业中不断发挥着作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