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823MB15693385/202101-00058 | 组配分类: | 学校体育评价 |
发布机构: | 青阳县教育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公民 / 报告 |
名称: | 青阳县2020年度学校体育工作报告 | 文号: | 无 |
成文日期: | 2020-12-28 | 发布日期: | 2021-01-04 |
生效日期: | 2020-12-28 | 废止日期: |
近年来,在青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青阳县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启智厚德、艺体兼长”,全力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资金投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现就我县体育和美育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县学校基本情况
县教体局下属中小学校共31所,在校在园就读学生三万余人(31568人),教师1987人,其中专职体育教师96人,兼职体育教师121人。体育教师严重缺失,部分学校没有专职教师。
二、体育课开设情况
(1)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体育课时间。全县各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禁占用音、体、美等课时补习其他文化课,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二年级体育课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体育课每周3节,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同时开展大课间操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我县体育开课率达100%,要求体育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教学时兴趣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让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练,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更重要的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课以及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感到上体育课的乐趣。
(2)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工作。一是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二是全县所有学校能够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 能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表。三是全县所有学校均按照规定开展大课间活动。四是全县寄宿制学校能够按照要求坚持跑早操制度。五是全县大部分学校能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六是全县4所高中,一所职教中心,能根据市县要求,于开学前对学生进行军训。七是县建立了县学生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足球竞赛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运动会和中小学足球竞赛活动,全县所有学校每年均召开运动会; 所有学校均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
三、教学设施总体情况
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基本配齐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县体育场馆和各学校运动设施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积极打造体育文化,以创建足球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乒乓球特色学校为契机,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与德育、智育并重的位置上来发展,大力弘扬、宣传科学的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全县师生重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
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组织开展各项联赛,丰富校园文化,确保100%的中小学校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定期举行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开展篮球、乒乓球联赛等活动。积极组织代表队参加省市级各项联赛,均取得良好的成绩。2016年以来,我县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的学校有9所,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称号的幼儿园有2所,2020年青阳中学被评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
五、体育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普遍完善体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更新设施设备,落实体育学科教师待遇,建立体艺工作评估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强化体育学科教学的条件保障。全县近几年体育项目投入有3000万之余。目前,各学校设立体育、美育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大部分学校基本能够保证体育、美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能保障各项体育队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活动经费,少数学校经费紧张,还无法满足。
六、教学条件改善情况
(1)体育教师配备率:教育局和人事、编制部门协调,做好体育教师的定编定岗工作。落实了编制、工资和福利待遇,并建立了每年增加补充教师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小学共,376个班,中学有364个班,小学应配体育教师94名,实配专职33名、兼职95名; 中学应配体育教师91名,实配专职63名、兼职68名, 配备率 100 %。(2)体育教师岗位培训: 接受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的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达到 48 个学时。(3)体育运动场地:按照《国家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的要求,全县小学、初中、高中( 含中职校) 学校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地、乒乓球场地达标率分别为 95%、 100%、 100%。(4)体育器材:全县小学、初中、 高中( 含中职校) 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分别为 100%、100%、 100%。
七、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加强学科教师专业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体育学科教研教学和专业能力竞赛等活动,强化学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八、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上报制度,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及时上报数据;(2)2020年我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上报率100%,95%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含及格)。(3)实行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有记录、统计分析。
九、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我县体育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制约发
展的瓶颈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滞后,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步伐,体育功能室非常缺乏,望上级各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学校体育工作能够高效开展。
2.学校体育专职教师仍然欠缺。各中小学要进一步找准学校发展定位,尤其小学阶段,要坚决纠正单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充分挖掘校内专业教师资源的办学理念,调配师资要以教师专业资格为基点,以专业授课为标准,加大教师转岗力度,科学合理配置校内体艺和思政师资,大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部分家长认识存在偏差,重智育、重考试成绩,轻体育现象仍有不少存在。
4.学校教育经费极其有限。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十多年没有增加,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近年来,学校水电费、网络通讯费、教师培训、健康体检、艺体比赛、学生活动、各种维修(含信息维护维修)、人工工资以及办公费用等各项开支都大幅度增加,有的甚至翻了几番,可供使用的经费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抓实、抓严、督促、指导好体育工作,以新的理念去塑造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把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体育教育的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