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的关键一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1.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全民普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教育。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党校重点课程。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纳入学习计划,全面组织开展学习,切实增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
3.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解读。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专家队伍、普法讲师团成员作用,通过举办法治大讲堂、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全面准确深入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贡献、理论特色、实践要求。利用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集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单位、进景区、进网络。充分应用“报、网、微、屏”等平台,开设学习专栏,编发重点解读文章,对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
4.统筹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要结合实际,通过开展理论研究成果征集,召开理论研讨会,举办主题交流论坛等形式,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法治青阳建设工作实效。
二、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着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5.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普法在行动—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突发事件应对、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6.突出宣传宪法,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推动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配合做好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2022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
7.突出宣传民法典,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创作民法典短视频,利用微视频“普法云课堂”,上好民法典网课,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公益普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8.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9.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宣传国家监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三、增强工作实效,扎实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10.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11.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抓住“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完善配套制度,促使知行合一。持续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引导国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
12.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开设好法治教育课程,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等活动。
四、推进普治融合,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
13.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对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行严格的动态管理,鼓励创建国家级、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面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质量。
14.贯彻落实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开展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创建法治模范家庭,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作用。
15.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因地制宜推广百姓说事点,统筹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载体平台,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依法治校”“依法治企”“依法治网”等基层依法治理工作。
五、坚持价值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16. 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长廊作用,各乡镇各单位各行业要立足本单位实际和职能,在基地、中心、场馆等场所中融入法治元素,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提升法治宣传功能。充分发挥好现有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积极争创省级、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17.推动法治文化精品创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培育法治黄梅戏、法治农民画、法治龙船调等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组织参加第八届“法润江淮,共筑美好安徽”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18.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以我县酉华镇宾山革命纪念馆、杨田县委旧址、丁桥镇茗山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为依托,打造一批红色法治文化主题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法治文化。
六、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基础工作
19.充分发挥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普法办的作用,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做好法治宣传教育案例报送。
20. 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普法。建好用好“八五”普法讲师团,开展专题系列宣讲。建好用好普法志愿者队伍,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开展普法志愿服务。
21.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