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蓉城镇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高水平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推进农村路网提质增效工程,促进农村公路面貌提升。如今在蓉城镇,宽敞、通畅的交通网络,不仅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并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蓉城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路”、便民服务“智慧路”、风景优美“生态路”为抓手,打响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走出一条交通路网“高速度”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全镇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1.5公里,实现了村、组公路通达率100%。
一、高站位谋划。蓉城镇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加快建设。一是编制专项规划。在公路发展规划上,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公路交通综合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路网建设。二是全域统筹设计。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线路设计上充分征求村、各部门等多方意见,综合考虑农村环境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等,构筑县道连通、乡道覆盖、干支相连、支线成网的交通路网格局。三是多元投资建设。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撬动政策资金、推动民间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9000余万元,8年建设农村公路151余公里。
二、高标准建设。一是严控建设质量。坚持农村公路主体与防护、排水、绿化、美化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规范建设程序,严格质量标准,全程实施“七公开”,确保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聘请施工质量监督员,制定时间推进表、专人监督、施工现场三班倒、定期巡查,确保农村公路建成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三、高规格管理。一是政府推动,抓实“路长制”。设立县镇村路长18名,推行县级路长分段包线、乡镇路长负责全镇、村级路长一线管护的管理机制,为农村公路配上“管家”。二是乡镇主动,落实“责任制”。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落实镇村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实现乡村道路无缝隙管护。三是示范带动,推广“市场制”。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县道养护外包示范,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并将管护模式向乡道延伸。
四、高质量服务。坚持以方便群众出行为目标,结合农村资源禀赋,推进“农村公路+”发展新模式,打造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一是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农村、产业基地延伸,培育了九华黄精、建兴太空莲等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一村一业、一镇一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打通乡村交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农村公路+物流。整合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建立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网络,实现物流配送的无缝衔接。三是农村公路+旅游。全长3公里的美丽农村路、精品示范路串联起全镇2个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美丽乡村,带动全域乡村民俗游、特色游、休闲游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省级美丽乡村、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点,“旅游公路”正逐步向“公路旅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