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位于石台县西北部,下辖8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85户,1004人,其中贫困户85户、267人,是全县3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有耕地面积592亩,山场面积25000亩,林地面积21086亩,耕地面积 59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形态。过去的洪墩村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群众收入微薄。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扶贫工程,深入挖掘本村“负氧、富硒、原生态”自然优势,坚持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广大村民致富。
用好优势资源,变“荒山”为“景区”
洪墩村屏风、南坑两个组是村内分居东、西最偏远的自然组,组内山场资源最为丰富。早在80年代初期,两个组的百姓仅靠砍伐树木为生。为调整产业发展方式,洪墩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四处寻找开发山场资源的客商,联系上客商后,广大党员倾力协助客商协调征地拆迁,协调各类矛盾纠纷。2005年,池州志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洪墩村南坑组,开发建设4A级“百丈崖”景区。2014年,天方集团入驻洪墩村屏风组开发建设“慢庄”景区。全村充分利用两大景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目前共有“农家乐”21家,其中省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四星级1家,乡村旅游年消费收入达200余万元。两大景区通过设施建设用工、旅游安全防护员、餐饮住宿服务员等方式吸收全村176户670人就业务工,其中贫困户41户183人,户均年增加收入2万余元,有力地加快了洪墩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村党支部借势与旅游企业抱团发展,协调天方集团在村生产“慢水”等饮品,年征收水资源管理费1.4万元,以项目资金入股“天方慢庄”,年得定额分红2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变“民房”为“民宿”
立足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村党支部牵头,引导村民将自家富余房间自愿进行改造,发展精品民宿,提供以“农食,农娱,农宿,农特”为主题,集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服务。“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村党支部联合14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户),改造完成标准客房42间,并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农民文化广场、户外拓展中心、亲水观景平台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成立“慢村农庄”民宿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提供餐饮住宿休憩服务,统一销售村内农副产品。住宿收入由村集体与村民按二八比例分成,2018年“慢村农庄”全年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直接参与农户户均增收2.5万余元,村集体提成收入1.6万元。
以“慢村农庄”为依托,村党支部在全村打造“慢村”旅游服务品牌,策划开展“慢村年俗节”、“摄影艺术节”、“亲子观光游”等系列文旅推介活动,拍摄“慢村”全景宣传片,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规范旅游服务管理。2019年,村党支部为提升“慢村农庄”客房住宿品质,收购两栋村民闲置的旧房,改扩建后打造“精品民宿”供游客休闲居住。目前项目已完成收购,正在施工改建中。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
发展“一村一品”,变“输血”为“造血”
沐浴产业扶贫正则东风,村党支部按照“旅游+”的发展理念,编制“一村一品”规划,推动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引导77户贫困户扩大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由村集体统购统销农特产品,让村民人人吃上“旅游饭”。村里先后培育了一批以东风特色林下经济、村里生态养殖以及南坑高山有机茶叶种植为代表的种养殖大户,大力发展富硒稻种植、山竹笋、香菇、土鸡土猪养殖。游客体验式旅游后,热衷于购买村民自家生态种养土鸡、本鸡蛋、硒米、硒酒、竹笋、香菇、小河鱼虾等土特产。2019年,村党支部农产品销售收入1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
2019年,洪墩村按照“自愿参与、统一管理、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牵头种植5300株软籽石榴树,建设60亩“软籽石榴观光采摘园”,51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4户)以茶山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统一购置苗木、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项目收益由入股村民和合作社按三七比例分成,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预计年收益(纯利润)可达20万元,村集体提成收入可达14万元,51户入股村民直接分红收益6万元。同时,石榴果园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类用工年预计可带动务工村民累计增收3、4万元。
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洪墩村党支部立足自身资源特点,坚持党建引领,支部打台,多渠道、多方向综合发力,推动了全村乡村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大踏步发展,鼓起了村民腰包,美化了村庄环境,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源头活水”。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2019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实现了“空壳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